江西婺源旅游—最美乡村旅游富起来了
作者:重庆中青旅发表时间:2011-06-21 11:20人气:3477
探访江西婺源旅游,今年前5个月,来婺源旅游的人超过350万人次,全县有床位1.4万个,农家乐近3000家,全县可以同时容纳约7万人用餐;北京城里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的朋友,竟然在婺源县江岭的油菜花丛中意外相遇。不绝于途的“油菜客”、“枫叶客”成为婺源春秋最热闹的景象。
婺源有财气:近几年,每年旅游门票收入均过亿元,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。婺源城乡美,街道美,民居美;在游客眼中,中国最美乡村,也是最富乡村之一。
和气孕育了名气、人气与财气:2007年,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婺源旅游资源整合,成立了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。婺源县妥善处理好政府、企业和景区农民之间的关系,营造了一个和谐发展、科学发展旅游的环境。“一个集团,一大品牌,一张门票”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,全国首创,目前仍独此一家。这一模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,央视专门邀请专家及一些县的负责人,在婺源举办高层论坛,对婺源模式再次进行深入的探讨。
“水车模式”结束无序开发、分散经营、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局面,让更多的财富流向民间
婺源旅游发展模式被形象地喻为“水车模式”。
婺源乡间多有水车,有的用于灌溉,有的用于舂米。水、车共存,车带动水,水推动车,车水连动浇灌良田、舂出大米。“水车模式”的“水”是旅游资源(含景区百姓),“车”就是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,“粮食”就是财富。车转得快,水车动力就强劲,浇灌或舂米效果就更好,更多的“财富”就会流向民间。
李坑是婺源县著名景区。财富之“水”在这里喷涌、汇集。
在景区入口处,旅馆、饭店、艺术品商店,一家连着一家。“老邱农家山庄”生意特别好。6月10日,记者询问服务员有没有客房,被告知客满。山庄经理邱赵云告诉记者,他的山庄是三星级农家旅馆,双休日和节假日,山庄46间房基本上都住满了游客。在李坑村,10年前,全村800多人有一半外出打工,现在,外出打工的人几乎没有了,村民们直接或间接在家门口搞起了旅游。离开“老邱农家山庄”,沿公路行车不到一分钟,路边有个“婺源财富生态养殖场”。主人胡财富说,他养了上千羽野山鸡,基本上都被游客买走。“有的一买就是五六只。”小胡说,“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。”
在婺源,像邱赵云、胡财富这样吃“旅游饭”的农民,大约有6万人,约占全县人口的六分之一。他们都是“婺源模式”的受益者。2007年,婺源县按照“一个集团、一大品牌、一张门票”的思路,对县域范围的零星散落的旅游资源、客源市场以及管理重新洗牌整合,打破了旅游区内各景点边界区域上的壁垒,实现了不同景点之间的联合。
整合旅游资源以后,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亿多元,根据各景点的不同特性和优势实行差异化打造,李坑小桥流水人家,思溪与延村的古村落,江岭的油菜,石城的枫叶,灵岩的古洞,各具特色,景区品质和内涵全面提升。可以说,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,使婺源真正做到了将旅游推向连锁经营、规模经营的发展之路,实现了由原来的粗放型和数量型向集约规模型和效益型转变,避免了同质化竞争、破坏性开发等旅游发展诟病,激发了企业、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,并探索出了一批如“公司+当地政府+村民”、“景区+乡镇政府+村委会”等多种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。
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,在对婺源开展深入调研后认为,“婺源模式”在发展目的上强调富民性,在发展方向上强调坚定性,在开发建设上强调特色性,独具时代价值和示范推广意义。
从“五美”到“四赢”,充分显现婺源转变发展方式、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决心,“婺源模式”纵深拓展的步伐加快
生态美、结构美、视觉美、人文美和古典美的“五美”婺源,感染了国内外游客。
但是,婺源头顶“五美”光环,也头戴“紧箍”:为了保护青山绿水,发展工业的步子,一直谨小慎微。旅游是藏富于民的产业,财政得不到多少钱。去年全县财政收入,在上饶市12个县(市、区)中,是“前有标兵,后无追兵”。
对此,婺源县委、政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:婺源是中国的一张名片,擦亮这张名片,必须戴着紧箍办工业,保住青山绿水;实现最美乡村的全面富裕,必须坚定发展旅游业的信心。
日前,婺源县新一届县委、政府主要领导在深入调研后提出,一定要做到“四赢”,即投资商要赢,政府要赢,百姓要赢,游客要赢。
实现“四赢”目标,“婺源模式”必须向纵深拓展。投资商要赚大钱,政府要增加收入,老百姓要受益,就要抓大项目,尽早形成旅游产业的集聚,尽早显现旅游产业乘数效应,增加财政收入;让游客赢,就是让游客游有所值,游了还想留,走了还想来,因此,必须转变发展方式,改变目前大众游、粗放型经营的状况,增加文化内涵。上饶市委主要领导在考察婺源旅游时强调:“领略、观看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只是旅游的一个方面,没有文化的旅游项目,最后都没有竞争力。”可喜的是,婺源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。月亮湾国家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,将使婺源旅游产品价值链得以有效的扩张,推动婺源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、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,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,对拉动婺源旅游休闲产业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。
婺源县发改委主任赖兴发告诉记者,省里已经同意设立江西省婺源旅游商品产业基地,作为省级产业基地纳入省政府调度项目。婺源旅游业需要大项目、大投入,这个占地千余亩,投资数亿元项目的实施,将丰富旅游产业链,政府、投资商、老百姓和游客都会从中受益。
旅游缺少了文化形态,只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。记者留意到,今年的婺源县政府工作报告,特地把文化产业作为一大产业列了出来。如今,江湾至李坑之间20公里的路程,就有20多家砚艺、茶艺、根雕艺术及木刻艺术等展示场所;仅大畈村砚台产业一条街,就有砚台厂及店铺238家。
“婺源的旅游市场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无序竞争局面了,要推进现有的企业做大做强。”这已经是婺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。目前,有关部门正在全力支持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,通过组建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,进一步整合资源,让中国最美乡村,早日成为中国最富乡村。
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https://www.ytszg.com